图片
文 / 子玉
在我们的印象中,那些成就大业的历史牛人他们的人生一定是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但现实却是,孤独和枯燥才是他们人生剧本的主旋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正是孤独和枯燥成就了他们。同样,我们普通人要想有所成,也要在孤独和枯燥的生活中刻意锻造自己,在苦练基本功的同时将耕耘设置为常态模式。这个世界的真相永远都是,任何事情的背后都有相对应的、需要付出的代价。
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我们在史书中看到的这位始皇帝的人生全都是宏大叙事:少年时代成为秦王,在加冠亲政后铁血铲除了嫪毐势力并让相国吕不韦出局从而回收了王权,然后就是在军事上频频出拳进而拿到了兼并六国一统天下的结果,在建立大秦帝国之后又是修建直道和驰道、各种制度的建设、继续将秦军开拓的脚步推向极限的一套组合拳。
每一张牌的背后对应的都是始皇大开大合的人生。
始皇所建立的功业后世帝王能够主导那么一两件都足以被打上雄主的标签,但始皇却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了无限可能。
我们有理由相信,始皇人生所有的切片都是波澜壮阔的大场面。但现实却是,始皇的人生虽然彪悍,但也是枯燥的,据史书记载:“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每日都被冗杂的事务所纠缠,需要处理大量的文件,生活空间被工作极度压缩才是始皇人生的真实状态。所谓的帝王无私,更多是帝王没有自己的私人生活。
而且,在一统天下之后始皇是常年进行大巡游,以那个时候的出行设备和交通条件,始皇路途中的辛苦可以想象。最主要的是,始皇在去世之前都在巡游的路上煎熬着。
对于这样的场景,史书可能就是一页纸的记载,读者一个翻书的动作就是始皇的好几年人生,但现实情况却是,这种折磨人的生活始皇作为当事人却是要一分一秒的度过。
正是因为始皇付出了足够沉重的代价,所以他才取得了那些彪炳史册的功业。
有人可能会说,始皇不过是顺势而为,但现实却是,操盘顺势而为的大事业也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打顺势而为这张牌。
这个世界的真相是,要想得到某种人生结果,一定要付出与之相匹配的代价。
可以肯定,所谓的波澜壮阔、所谓的豪情万丈,只是始皇人生的插曲,大多数时候,他的精力都消耗在冗杂的工作中,枯燥才是他人生的主旋律。
和始皇一样,后世凡是有所成就的帝王其人生都是主打一个枯燥,典型就是朱元璋和雍正。
对于朱元璋的工作状态,《明太祖实录》中也有相关记载:“朕自即位以来,常以勤励自勉。未旦而临朝,晡时而还宫。夜卧不能安席,披衣而起,或仰观天象...或思民事。”
为了形象的还原朱元璋的工作日常,我们还可以看一组数据,在洪武十七年(1384)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时间中,朱元璋一共处理了包含3391件事的内外各司的奏章一共1660份。
朱元璋的工作量之大由此可见。为什么他对普通的朝臣和地方乡绅的生活比较羡慕,就是因为,那些人可以尽情享受人生,而他却不能。
都说高处不胜寒,其实高处也不胜烦。康熙就曾经被帝王这种“星存而出,日入而休”的枯燥而繁重的工作状态搞得不胜其烦,甚至特意写下“耐烦”二字将其悬挂起来以自励。
图片
康熙以“耐烦”二字自励
图源/剧照
和朱元璋一样,雍正的人生也是主打一个枯燥,每天都是挑灯夜战的模式,对此,雍正也曾在给大臣鄂尔泰奏折的朱批中如此写道:“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或多至五六十件,皆朕亲自览阅批发。”
据统计,现存的《雍正朱批谕旨》约35000件朱批。为什么雍正的人生基本都被工作所填满,就是因为,工作量实在太大了。
除了以上这些皇帝,像隋文帝、唐太宗、康熙等人的职业生涯也基本是这种枯燥模式,因为,要想治理好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就必须对所有的事情及时作出回应,就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所说:“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子也。”
明主必须要像回声响应般及时处理冗杂的事务,如此才能保证帝国系统的高效、有序运转。
想想,为什么大多数人不适合干大事,就是因为,他们维持自身和家庭系统的运转都足够吃力,何谈更大的事业呢。
除了工作量巨大,帝王还要参加各种祭祀活动、典礼等,就是单纯的穿衣和吃饭他们都不能随心所欲,都有一定的标准。可见,这一群体的人生是被完全程式化、标准化了的。
为什么赵匡胤在以军人之身进阶成为宋太祖之后屡屡感叹做皇帝的不容易,原因就在这里,因为,在做皇帝之前,他心中的我是人生的主体,而当他做了皇帝之后,皇帝的身份才是主体。
所以,古代帝王要想成为圣主明君,就必须高度职业化,比如乾隆,在乾隆的职业生涯中,包括作息时间、处理公务、个人感情等等一切都被程式化、标准化,正是因为乾隆将这标准化的模板日复一日的重复,所以他才作出了一定的成就。
除了枯燥,帝王的人生也是极其孤独的,因为,他们没有对话、倾诉的对象,所有的作为人的情绪他们都必须自己消化,比如,秦王嬴政在亲政前的漫长岁月中,又比如刘邦不能更立太子的苦闷。
特殊的身份要求他们绝对不能随意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一旦他们表达了,有人就知道他们那身铠甲的裂缝在哪里,知道如何攻击他们。
所以,所谓的高处既是寒冷的、枯燥的、烦扰的,身处其境的人又必须习惯孤独的常态。
帝王如此,普通人的人生其实也是如此,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长期忍受生活的枯燥和精神的孤独,比如:如果你想成为拳王,那么就必须将一个动作千百次地练习;如果你想成为书法家,就必须日复一日地在纸上倾泻墨汁;如果你想成为音乐家,那么你就必须一次又一次地扣动琴弦,将手指磨出茧来...
图片
强者都选择孤独上路
图源/剧照
就拿写文章来说,要想做一个持续生产者,且生产出质量不错的文章,那么你就必须长时间的以书为伴,日日敲打键盘生产文字。笔者虽然在写文章方面还没有什么成就,但每日的时间也基本被读书和敲击键盘所填满,每日都是枯燥而孤独的,如果某天被某件事占用了部分时间的话,还得牺牲休息时间调动心力的能量完成当日的“作业”。
一件事,如果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之后,你就能深切感受到其中的枯燥和孤独的浓度。
另外,自愿“享受”这种枯燥和孤独还不够,还必须将这种模式进一步规律化,如此,我们的身体才能习惯这套系统,就单是为了保证有一个好的身体维持这种状态,我们都有必要将其规律化,比如,作息时间必须规律、饮食必须规律,运动时间和方式也要规律。
总之,一定要有秩序感。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为了表达成事者的一个共性,那是主动对孤独和枯燥的人生模式的选择,是用所谓的代价来置换人生的某种结果。
如果你想人生有所成,那就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
推荐阅读:
前秦之亡,大体如此
元朝之亡,大体如此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